前言
月初在回访老客户时(余杭江南时代:位于杭州市余杭未来科技城,总建筑面积8万方,老余杭社区型购物中心,17年有幸开始合作,目前系统上线已有两年),客户杜总提到希望我过去给他们讲一次课,当时虽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了,但回到上海足足让我花了两个星期来思考和准备需要分享的PPT。因为如果课程太偏系统操作层面,我们项目经理就可以去分享;如果太偏现场操作,毕竟我没有在一线操作过。
基于此最后跟随市场大热点、以及最近对数字化运营研究的一些积累,定了分享主题:《数字化赋能实体商业-以支付作为切入点打造商圈经济》,本文将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跟大家做个分享。
各方当前痛点
以支付作为切入点打造商圈经济
以支付作为切入口,往右可以沉淀用户流量,进行相关权益推送为线下导流,进而为店铺提升销售转化,最终实现销售连带。往左可以获取店铺经营数据(销售、客流等),结合店铺盈亏数据,为店铺赋能(经营扶持和经营辅导),过程通过营销数据和经营数据分析运营效果。
无数据不运营
数字化最终是否能够赋能购物中心,作为高层得要对数字化建设真重视,因此首先要做到如下四点:
知道想要什么样的数据;
知道数据从哪里获取的;
知道数据背后隐藏什么;
知道如何调整优化数据。
只有对上述四点做到心里有数,数字化建设就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环节:
经营指标建立;
经营数据采集;
数据呈现方式;
指标分析追踪。
常见经营指标有:
人流(入店率、入场率)、车流;
客流(游逛深度、停留时长、客流水平、提袋率、客租比);
销售(交易笔数、客单价、租售比、销售坪效);
会员(开卡率、流失率、活跃度、会员贡献度、频次、连销率);
租金(预算租金、租金坪效);
账款(实收账款、实收账款、收缴率、欠费率);
面积(出租率、空铺面积);
品牌(销售盈亏点、价格带等);
管理效率(店铺异常率、任务完成率、维修及时度、维修完成率、招商完成率、招商洽谈达成率等)等。
如何设定合理的指标值,需要基于历史数据、行业数据,以及自身管理诉求。
人流、客流目前采集方式有视频采集、探针、人脸识别等方式,根据物业条件选择对应的方式,当前主流还是视频采集方式。
车流可以通过停车场收费系统来采集。
销售目前采集方式有集中收银、租用POS收银(大POS、手持POS)、小票采集方式、数据库抓取方式、接口对接方式,当前主流还是租用POS收银模式,租用POS收银又分大类码销售模式和单品销售模式。
会员目前主要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会员系统来进行管理,会员招募已经是多渠道方式,对于会员行为数据的抓取将是重要的课题。
租金、账款、面积目前都有成熟的租赁资产管理系统能够采集对应的数据。
品牌数据目前来说相对比较难采集,需要从第三方或是现场沟通才能获取到。
管理效率可以通过现场移动商管APP在处理日常现场问题时的及时录入和跟进中来获取数据。
对于在比较完善的建立经营指标和获取足够的经营数据后,数据的呈现方式就不是什么大难题,我们现在很多购物中心本末倒置,往往在数据呈现方式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要BI系统、AI系统,但是最后发现不知道要呈现什么样的数据,这些数据不知道如何采集。下面介绍下我们在给购物中心提供几种常用的数据呈现方式:
01 / 传统报表
02 / 图形化数据平台
03 / 大屏数据展示
04 / 手机报表和手机短信播报
最终经营数据的价值是通过经营指标的分析和追踪来体现的,当发现某个指标未达成时,作为高层需要从数据中能够发现过程的问题症结点;比如店铺销售目标未达成,我们可以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是购物中心给店铺带来的过店人流不足,还是店铺自身喊客能力有限或是橱窗设计有问题导致入店客流不足,还是商品本身有问题或店员销售能力有限导致销售提袋率不足导致交易笔数不多。只有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些端倪,这样才能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提升数据,优化指标。